更新时间:2024-12-22
朋友聚会,不到三岁的两个小男孩在客厅里玩耍,玩至尽兴处,竟拿着水枪往大人身上、屋子里四处喷水。其中一个男孩的妈妈厉声呵斥:“快停下,怎么这么没有规矩?”妈妈呜哩哇啦喊了一通,两个孩子正玩得刹不住车,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打水仗”。
这时另一个男孩的妈妈拍了拍手,说:“我知道洋洋和兵兵是好孩子,知道在屋里不能乱喷水,看看谁是好孩子先停下来?哎,看洋洋是不是最听话啊?快,兵兵也不能落后了。”那个叫洋洋的男孩犹豫了一下,还想喷,结果那个叫兵兵的男孩抢先放下水枪,大叫:“耶,我胜了,我是好孩子了。
”洋洋也赶紧放下水枪。这个妈妈马上奖励:“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来,阿姨领你们出去玩。”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跟着上了电梯,客厅里终于安静了下来。
你看,这就是孩子。表扬的力量永远比批评的力量要大。所以,做妈妈的面对孩子,要不吝鼓励和赞美,这会在孩子的教育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在美国,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他创建的成功哲学和十七项成功原则,以及他永远如火如荼的热情,鼓舞了千百万人,因此他被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拿破仑·希尔很小母亲就去世了。
有一天,他的父亲把继母领回了家。当这位陌生的女子进入家庭的那一天,拿破仑·希尔很担心她对自己的态度,就双手交叉着放在胸前,直立着凝视她,没有丝毫欢迎的表情。
父亲对继母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拿破仑·希尔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继母是怎样对待父亲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拿破仑的两肩上,温和慈爱而坚定地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
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那一刻,拿破仑·希尔意识到自己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愿意听从继母的教导,在继母的激励下,他努力去追求做出伟大的成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世界上最容易做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动不动给别人提意见,挑别人的毛病。即便是小小的孩子,也不愿意被强迫和批评。做妈妈的不妨想想,我们在和孩子一起的岁月里,给予了孩子多少鼓励和赞美?又给予了多少批评和指责?讽刺地、批判地、挑剔地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忌讳的方式。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更多来源于最初养育他的那个人那里。妈妈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像是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经常在电梯里遇到某个妈妈领着孩子去上数学班或者作文课,我说:“啊,这么聪明的孩子还用去补习班?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会有好成绩。
对不对孩子?”我这样说是有目的的,可那位妈妈不领会,当着孩子的面会说:“哎呀,没办法,他数学不好,作文也不好,不上课外班怎么行?”孩子眨巴着眼睛看着我,我在心里为那位妈妈着急:怎么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就给他下这样的结论?即使是真的不好,也要淡化,以鼓励为主啊!但愿那个妈妈看到这一段,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的严厉中,是否还有某一点忽视了教育心理的运用?
又想起日本的那本书《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是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世界上最有名的、拥有数十亿观众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而她,却是一个因为淘气,一年级就被迫退学的孩子。
她写的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被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写的就是她被迫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校长小林先生的爱护、鼓励和引导下,从一个“怪怪”的孩子,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作者终生记得校长小林先生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你真是个好孩子。
”
正是这么一句宝贵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令人感动的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先生不断地对她说着这句话:“小豆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那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你真是个好孩子”是孩子最爱听的一句话。
我们愿意把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把这句孩子最喜欢听的话说给了他呢?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在他身上一定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地方,有这一点就足够了。你越是欣赏他,越是让他感觉到他有力量,他就越有力量,就会活出我们所期望的精彩来。据说,有人曾经指着摆在一起的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看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这些青松形状、色泽一模一样,可是有人很快就辨认出了真假。
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那枝叶,凡有小小虫眼的,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一直是被教导要谦卑的,个性的张扬不被提倡。
在学校里,如果我们说“将来我的志愿是当小丑”,我们的老师可能会斥责说“真是胸无大志”,而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在家里,如果我们说“妈妈,这次我的分数提高了很多呢”,妈妈会说:“别骄傲,你还差得远呢!”我们的妈妈们更多时候对我们“挑刺”,而很少在我们身上“赏花”。
虽然我们也在这样的“严格”教育中长大成人,但在心灵深处,总还在渴望着那么一份赞赏和肯定。那是幼年时期灵魂中的一个空洞。
赞赏的、鼓励的,但又是有所指导的,这样的教育不在于母亲有多少文化,而在于她有没有慈爱安静的心。我认识一位妈妈,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她没有给儿子富裕的家境,一直以来生活都是拮据艰辛的,但她给予了儿子永远的欣赏和鼓励。
在她八十多岁去世后,她的儿子最难忘的就是母亲从小对他说的那句话:“再使点劲儿,你会更好哩。” 用母亲最真挚的爱和赞美,给孩子一个完满、健康、自信的心灵吧。
相信我们的孩子,那个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新生命,一定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怀着肯定之心去赞美,孩子回馈给我们的,将是无数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