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兰州家教
当前城市:兰州 [切换其它城市] 
l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兰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兰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兰州家教网 > 家教直通车 > 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

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

【作者:穆教员,编号1689 更新时间:2015-06-02

   一、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创新使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信息作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呼啸而至。这种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新知识的获取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的现实,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不少东西到毕业后就过时了,在此背景下,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以及批判思考的能力比一味的向学生灌输陈旧的知识更重要。面对由学科的融合与交叉而产生的新的知识和创新产果,本科阶段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单科知识重要、还是强调通识教育更重要?究竟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创新是一个民族增强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的前哨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无疑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中文大学著名教育学者丁学良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大学的兴衰与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就必须建设一批具有创新实力的大学,承担起知识创新和引领新产业发展的责任。

 

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为大学发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机遇。大学必须通过普遍设置主辅修课程、优化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评价标准、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学术自由、更新教育方式等途径提高创新能力。随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国家科技奖励计划的开展,诸多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大学在知识创新方面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国大学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大学教学质量和公信力的降低。大学在和谐社会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而如今大学所遭受来自社会的批评不断,归纳起来,目标指向了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科层化,功利行为,学术腐败。如何重塑大学的在公众中的形象,如何让大学成为知识创新、培养有用人才的渊薮,让大学超前思考社会将要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追求功利的时尚。如何让大学的课程设置既不能赶时髦,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所有这些应该成为每一个关注大学发展与民族创新能力与命运的人所思考的共同问题。


   二、呼唤通识教育:来自学生的声音笔者曾主讲过一门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是时候,我布置了一项书面作业,就是要求学生谈谈听课的体会。很多同学特别感慨有机会上这么一门人文素质选修课。我真切地感受到理工科大学生的共同呼声,就是希望学点本专业以外的文化知识,渴望“成人”与“成才”兼顾的通识教育。选修《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学生的积极反馈使我体会到传道授业、教学相长的乐趣。上这门课的很多学生感慨:在他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影响的情况下,学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与孝道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一些道家的致虚守静的大智慧在生活和学习中就不会那么浮躁;学一学二十四孝就会领悟父母的辛劳从而做负责任的儿女;了解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古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就能更清楚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给传统艺术和文化带来的危机;了解唐诗宋词的瑰丽与精致就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更能理解诗人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理解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就会加深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遗产对形成民族认同心理与观念重要性的体认。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坦言,中国的传统思维对他的研究工作贡献很大。因为西方偏分析,而中国则偏综合,二者结合将塑造一个优秀的研究者。但是,不幸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而韩国与新加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缔造了经济腾飞与社会安定的和谐局面。我所在的学校作为传统的工科院校,在专业课程以外,设立了政法平台与人文素质平台等选修课程,应该说这个举措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整合程度不够,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目前的学科设置仍然受到50年代调整学科结构,强调专科教育的深刻影响。这种学科结构不仅不利于形成创新的知识结构,而且由于往往缺乏对大学生品格养成教育的关注,也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当代的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而这不能仅仅归咎于学生自身,大学的教师尤其是管理者必须思考大学所提供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是否能够给学生成才提供切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专业教育往往不关注学生人格的成长,不关心学生意志的培养,不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心感受,不关心受教育者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总之,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只有专业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重视通识教育。


   三、 通识教育的内涵众所周知,我国高校目前的学科设置是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偏重专业教育的模式的结果,在如今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广泛涉猎,基本上将本科教育定位在通识或通才教育上,应该是比较可取的做法。复旦大学蔡达峰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是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其核心命题是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一部分什么样的人。

 

其基本要素包括:人与社会,教育与大学、教育与课程等。其基本特征是:从大学以外的问题来思考大学使命,不以满足大学内部需要为目的;由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问题来思考培养目标,不以满足职业界需要为目标。域外关于通识教育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哈佛的教育一直为中外教育研究者所称道,而哈佛本科教育的最大卖点就是其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核心课程体系。哈佛要求本科上要花二到三年广泛涉猎,这期间必修的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音乐与艺术、体育等等,在其学生手册了写道:意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人类过去所创造的伟大作品,让他们意识到文化的多元性,懂得欣赏与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世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哈佛的国际化为校园营造了多元文化的氛围。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有世界的眼光,面向世界办教育,必须深刻理解时代的新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勇于摒弃陈旧的东西,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与培养模式。我们本科阶段分科过细、学科界限壁垒森严肯定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目前完全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大一的时候不定专业,同时建立普遍的主辅修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凭兴趣选择学习两个学科门类的课程。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教授对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功能及其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有独到而深刻的体认:“在知识与信息社会中,大学应承担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批判的角色;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首先应该是使其深刻地认识自己与了解自己,培养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即所谓的‘成人’教育,或称通识教育,其次才是专才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其次才是“成才”教育。笔者访问美国东德克萨斯州浸会大学期间,亲身体验了美国文理学院实施的通识教育的真谛。该校是一所只有1400名学生、70名左右教师的本科文理学院,但是该校却提供给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选择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的机会。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具有两个学科门类的知识储备,比如我在美国的舍友主修宗教,辅修拉丁语,因为将来打算到西班牙语的教会工作。另外一个舍友主修数学,辅修心理学,他告诉我说将来想当老师,辅修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目前,我国有些院校已经着手改变目前单科教育的现实,比如北京大学学生入学只分文理两大类。但是,很多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缺乏规划,因人设课。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立足于实际,通过整合所有选修课资源,按照课程体系的规律重新整合课程,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知识结构。尤其需要在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通识教育,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以帮助学生在品行养成与知识技能方面同步提高。杰出教育家、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