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好的家庭教育能浓缩成六句话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8-26】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来成为优秀的父母。即使孩子表现得很出色,父母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许多人误以为养育优秀孩子就是轻而易举的,殊不知好父母会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并且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察觉。
拿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来说,她是一位画家,并且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为了学习绘画,不仅上了大学,还进修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参观了很多画展,听了很多学术报告。然而,她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残疾之后,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应该花时间培养孩子。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需要培训和考核,但似乎只有生育和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这是一项自然而然的任务,永不消退。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成为父母之前都应该学习相关的知识,尽早和充分地准备怎样做好父母的意识和知识。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都在孩子教育上付出了很大的心思。沈丽萍同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了培养儿子王嘉鹏,付出了很多努力。虽然人们不会想到她背后的故事,但是她的同事和朋友们都知道她的辛苦。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许多文盲父母,但他们也教育出了好孩子。事实上,文盲父母也可以是教育孩子的高手。比如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虽然他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之前就教会了他四则运算。这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父母都无法做到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习惯将孩子的不好习惯归咎于学校、老师或孩子自己,而没有责怪自己。其实,孩子身上的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习惯并非天生具备,而是父母不知不觉地教给孩子的。
优秀的孩子大多是得益于优质教育。问题孩子大多是问题家庭的结果。孩子的问题通常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和不足的障碍者。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因为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每一个孩子都想学好,只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学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前,我们应该先反省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我们应该先反省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其中有94%是由于学业失败造成的。这些孩子面临着学业后退、厌学、逃学和犯罪的风险。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是父母的责任。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父母的帮助减轻孩子的负担,成为孩子在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如此激烈的应试教育竞争中,父母们也付出了很多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来说,与孩子沟通往往是一种困惑。孩子进入青春期,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发生更多的冲突。这不仅是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动荡期,还因为孩子和母亲都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他们通过三个步骤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第一步是倾听,即让孩子说话并理解孩子真实的意思。第二步是理解,即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看看孩子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第三步是建议,即如果孩子的观点有道理,但行动不正确,父母应该给出建议。
但是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而父母们也会一起成长。关键是像优秀的父母那样,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意志和品德比智力更重要。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比品德更重要。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的重视越来越少。提到品德教育对于父母来说显得不合时宜。另外,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被忽视,因为与考试分数无关。然而,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在人物传记中,我们常常对传主幼年时期的不平凡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表面教育能够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父母走得有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要让孩子养成胸怀宽广的好方式,除了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外,还要让他们多读经典名著和伟人的传记,让他们从小就用伟人的眼光看待社会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