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12个早教误区爸爸妈妈要避免

12个早教误区爸爸妈妈要避免

更新时间:2024-04-25

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在教宝宝数数时,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记数时要用心里记。然而,心理学家指出,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据心理学家研究,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着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因此,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具体来说,幼儿在形成数概念时,应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他们需要通过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因此,在教宝宝数概念时,可以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具体的东西,从具体的事物开始,让他们建立起对数量的感性经验。

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宝宝走路会摔倒或累着,于是就喜欢推着宝宝或抱着宝宝。然而,这样一来,宝宝的活动量就会变小,协调能力和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另外,家人总是包办代替宝宝的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事情,会导致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而在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虽然看似对宝宝的爱,却会使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差。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需要一些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因此,父母应放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能让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过分专制

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他们会做出一切决策,而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然而,长此以往,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使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父母应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他们过早地让宝宝学习英语、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适得其反的。

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玩耍的过程。例如,玩皮球可以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可以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些能力对今后的知识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常常以书本为标准来养育孩子,甚至过于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然而,书本上的要求和知识并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

正确的做法是,将书本作为参考,但不要过于拘泥。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综合考虑,不要过于担心宝宝与书本的差异。

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总是先给宝宝好吃的,宝宝要爱吃哪种食物,父母就不能吃。这样一来,宝宝会觉得只有这才是正确的,如果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此外,宝宝在与小朋友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重要的。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的做法是,将宝宝看作是家庭的一员。在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都要给宝宝分一份。这样可以让宝宝学会分享和关爱。

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某种食物,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其实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同时也不会体验到通过努力获得的乐趣。

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有一种期待和追求的愿望。比如,当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时,可以告诉他,如果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会买给他。这样可以让宝宝明白努力的价值,并培养他的毅力。

父母替宝宝道歉

当宝宝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时,有些父母会替宝宝道歉。然而,这样一来,宝宝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学会承担责任。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及时纠正宝宝的错误,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宝宝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并明白对与错。

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研究发现,给零岁婴儿输送有意义的声音,能促进婴儿脑内听觉神经元的敏感性。此外,婴儿获得的词汇量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因此,在给宝宝穿衣、喂奶、换尿布等日常活动中,要与宝宝多说话。告诉宝宝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换衣服时可以说:“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通过与宝宝的交流,能够促进他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分歧,导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生争执。比如一方惩罚孩子,另一方替孩子说情;或者父亲对孩子发火,母亲为孩子辩护。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产生投机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上要保持一致,私下沟通解决分歧,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即使一个人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

父母的冲突会影响婴幼儿

许多父母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会让孩子紧张不安。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研究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会变得非常着急,并努力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后,会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

因此,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以免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

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并不是坏事,但是选择奖励的时机和方式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当他们没有得到物质奖励时,就会感到失望和灰心,并认为没得到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奖励确实能够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效果往往是短暂的。

因此,家长应慎用物质奖励,而更多地使用精神鼓励的方式,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