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3
【预防措施】
1. 乘车安全:
- 儿童必须坐在后排并系好安全带,12岁以下儿童建议使用安全座椅(根据年龄、体重选择合适型号)。
- 行驶中避免让孩子将头、手伸出窗外,锁好车门防止误开。
- 切勿让儿童单独在马路上玩耍或行走,过马路时需成人牵扶并遵守交通规则。
2. 家庭安全教育:
- 教育孩子认识交通信号灯、斑马线,避免在停车场或车辆盲区停留。
【应急处理】
- 若发生碰撞,首先检查孩子意识是否清醒,避免随意移动伤者。
- 对出血部位立即用干净纱布或布料压迫止血,固定骨折部位后尽快送医。
【预防措施】
1. 水域安全:
- 儿童游泳需在成人全程监护下进行,选择有专业救生员的场所。
- 家中浴缸、水桶等容器不用时及时清空,避免幼儿跌入。
2. 居家防护:
- 洗澡时不要让幼儿单独留在澡盆中,洗衣机使用后立即关闭舱门。
【应急处理】
1. 黄金救援步骤:
- 第一步:迅速将孩子捞出水面,清除口鼻异物。
- 第二步:开放气道:将头后仰,下颌抬起,检查呼吸。
- 第三步:若无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胸外按压:双手交叠,用掌根按压胸部中央,深度约胸廓的1/3,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 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吹气2次(若无培训,可只做按压)。
- 第四步:持续施救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2. 注意事项:
- 不建议自行控水(如倒背着跑),此方法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预防措施】
1. 家居安全:
- 窗台、阳台安装防护栏,移除可攀爬的家具(如椅子、摇篮)。
- 浴室、厨房铺设防滑垫,楼梯加装护栏。
2. 户外活动:
- 根据孩子年龄选择游乐设施,避免在湿滑地面奔跑。
【应急处理】
- 轻微擦伤: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涂抹抗生素软膏后贴创可贴。
- 严重摔伤(如骨折):保持伤肢固定,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支撑,立即送医。
【预防措施】
1. 食物管理:
- 3岁以下儿童禁食坚果、果冻、年糕等易卡喉食物。
- 进食时避免逗孩子大笑或跑动,保持专注。
2. 物品收纳:
- 小物件(纽扣、硬币、电池)需放在儿童拿不到的高处。
【应急处理】
-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
1岁及以上儿童:
- 站在孩子背后,双手环抱其腰部。
- 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1岁以下婴儿:
- 面朝下伏在大人前臂,用手掌根拍击背部5次,再翻转仰卧进行胸部按压5次,循环操作。
- 若无效或孩子失去意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持续施救。
【预防措施】
1. 药品与化学品管理:
- 家用药品、化妆品、清洁剂(如84消毒液、漂白剂)需锁在柜中,避免与食物混放。
- 教育孩子认识“有毒”标识,远离不明液体或粉末。
2. 紧急联络:
- 家中备存中毒急救电话(如120或当地毒物控制中心)。
【应急处理】
- 误服一般毒物:
- 不可催吐(可能加重损伤)。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毒物名称、剂量及服用时间,并携带毒物容器就医。
- 特殊处理:
- 强酸/强碱:不可直接冲洗,用干布轻擦后就医。
- 误服药物过量:若医生允许,可少量饮水稀释(如误服维生素等非腐蚀性药物)。
【预防措施】
1. 厨房安全:
- 热水瓶、汤锅放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位置,使用防烫锅柄。
- 教育孩子远离微波炉、电热水壶等高温电器。
2. 家庭防护:
- 浴室水温控制在40℃以下,先放冷水再加热水。
【应急处理】
1. 冷水浸泡法:
- 立即脱去衣物(粘连时保留),将伤处浸入清洁冷水(非冰水)中至少10-30分钟。
- 冷却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
2. 分度处理:
- 一度烫伤(红肿疼痛):冷敷后涂抹烧伤膏,避免破损。
- 二度烫伤(起水泡):勿刺破水泡,用无菌纱布包扎,立即就医。
- 三度烫伤(皮肤焦黑):保持伤口清洁,切勿自行处理,直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