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兰州家教
当前城市:兰州 [切换其它城市] 
l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兰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兰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兰州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4-09-02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又有许多小小读书郎带着全家人期待,走进小学。与此同时,本市倡导的“零起点入学”,也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以“零起点入校,别 ‘伤’在起跑线”为主题的第八届新解放教育讲坛,8月22日在解放大厦举行。本次讲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解放日报社主办,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作为支持单位。讲坛上,教委负责人、各方专家,以及许多家长畅所欲言。

  演讲嘉宾:

  龚敏 乌南幼儿园园长

  丁利民 上海理工大学附小校长

  杨雄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贾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数据

  五成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 七成家长学前自教拼音

  本次讲坛开始之前,本报通过市民信箱进行了一项“零起点入校”的专题调查,1780名市民参与了这项调查。调查发现,多数家长们既希望孩子能掌握更多课本之外的能力,却又有近五成家长会在学前急忙地将孩子送入各种兴趣和补习班,更有高达七成家长会在孩子上学前教读拼音。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们最希望孩子在入学前能掌握的本领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占到了49%,其次是体育劳动,占43%,音乐绘画为39%,而识字算数仅占29%。龚敏表示,家长的观念已在悄然变化。杨雄也认为,家长的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元,不再整齐划一,家长也开始学习并成长了。

  在面对是否“零起点”的问题上,调查表明,学龄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的家长有47%,而上小学前教孩子认读拼音的家长更是占到了70%。对此,丁利民说,家长们尽管自己教了孩子拼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10%的孩子是需要再“回炉”,“我们觉得还是不要学,我们完完全全可以把孩子的拼音教好。”

  对此,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表示,如果在一年级之前,家长让孩子先学习,会让孩子落下很多后遗症。最可悲的是,“抢跑”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很可能会消磨孩子可持续的好奇心,“如果我们一不小心磨掉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可能会失去一个成长股的潜力。”

  陈克宏表示,零起点就是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和评价。“我们要改革教学理念,避免拔高教学、作业和评价的要求,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零起点对教师安排教学和课堂的组织学习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掌握不好难度和进度,不能实施精准、精确的教学,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学不了。因此,市教委正在对小学的教材进行瘦身,并将从考试方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他说,“为了孩子成长步伐更稳健,政府、学校、家长等要形成合力,为孩子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专家观点

  幼小衔接,扣好三个“环”

  乌南幼儿园园长 龚敏

  幼小衔接,一直是基础教育非常关注的问题。2013年,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入小学零起点要求。乌南幼儿园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推进。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衔接,家长衔接、课程衔接以及心理衔接,扣好这三个“环”,认真做好大班向小学的过渡。

  首先是家长衔接。大家都面对这样的现实,进入大班以后,家长特别焦虑,幼儿园所学的内容,能不能应对马上就要来到的小学的面试……这些焦虑都可以理解。我们希望的是,让更多家长信服幼小衔接不等于提早学习学科知识,但有时候我们的苦口婆心,包括专家的引领,都不如家长之间交流有效。每学期9月底10月初,我们向刚刚毕业的那批家长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来谈谈幼小衔接究竟是怎么样衔接。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个与过来人平等交流,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第二,在交流中,家长肯定和理解了乌南幼儿园衔接交流工作。第三个好处,在于培养正确的择校观,因为这些家长在孩子毕业之后,选择是多元的,有去公办的、有去民办的,包括国际连锁小学的。这些现身说法的家长会很客观地评定孩子在这些学校当中的感受,给与会家长一些思考的空间,那就是什么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每次活动之后,家长都说受益匪浅。

  其次是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阶段,其实重在发展孩子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学习基础素养,如社会适应度等。在大班5、6月份的课程,我们会把午睡的时间逐步缩短,会增加集体活动的课时量,我们要培养孩子三个关键点,第一是任务意识,第二是时间观念,第三个规则意识。在这些当中,逐步帮助孩子形成迎接新环境新挑战的能力。

  第三个衔接是心理的衔接。走进童心,消除顾虑。我们今天说入小学的问题。大人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是怎样想的?前几年乌南幼儿园做过一项调研,问了孩子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小学?努力型的孩子只占三分之一,他想学知识,他想认很多字;兴趣型的孩子也占三分之一,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对什么事物都是好奇的,他认为小学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还有一些孩子是无奈型的。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对小学的担心,五分之三的孩子都担心自己的学习,还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担心的是生活和社交问题……形形色色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由于过多被家长等周围环境提及、强化,“小学”这个字眼已在不同的孩子脑中留下不同的初步认知。乌南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孩子参观小学,参访小学相关人员,和小学生一起上课,体验下课十分钟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从心理上予以衔接。我想,对于小学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的接受,这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

  家长请你慢慢来

  上海理工大学附小校长 丁利民

  刚才有位记者采访我,是不是说让孩子们慢慢来?我说不是,是让家长们慢慢来。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在讨论零起点,也就是说进入小学之前,孩子们是不是要上这样那样的班,做好足够的学习准备,才可以入小学?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长不相信我们的孩子可以就这样一脚跨进小学,认为一定要做这样那样的准备,孩子们才可能来读好小学。然后加上各种各样的“恐吓”。

  我想跟大家讲3个孩子。第一个是“放空”的男孩。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在他幼儿园时,就交了昂贵的学费,让他去和许多大孩子一起学知名的英语课程。可因为年纪太小听不懂、跟不上,爸爸和老师又严格要求,渐渐地,孩子养成了特殊的“上课习惯”——两只大眼睛瞪着老师好像挺认真,其实思绪却在放空,一点都没听进去。进小学了,他也把这个习惯带进了课堂,学习情况可想而知。

  第二个是“3000字孩子”。原来,这个孩子的奶奶是老师,下定决心好好培养孙子,专门提前退休进行学前辅导,还没上学,孩子就会认3000多个汉字,“我们没上学就会读报纸”,成了奶奶和全家人的骄傲。然而由于提前高强度认字,孩子对学习的印象成了负面的,到了三年级时不仅学习优势全无,还成了中下生。

  再来说一个玩洋娃娃的女孩子。现在这个孩子是四年级,班主任去家访这个孩子印象很深,进去的时候看见她在玩洋娃娃。妈妈说,“我们没有学任何拼音、识字、算术”,她一点也不急,“我们小时候一样不学,不是一样读完大学吗?”其实这个妈妈并不是不关心孩子,教育上用了很多心思,比如上学回家首先要做功课,学习要求专心,培养好习惯,家里有很多图画的绘本,让孩子通过绘本来认识世界。现在这个女孩子读到四年级,已经是学优生。

  那么,入学前可以做哪些准备呢?首先,和孩子一起憧憬美好的小学生活。其次,培养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穿衣吃饭,保管自己的东西。最后,家长应该和班主任老师多多沟通孩子成长的经历。我想,我们家长要做的事是给孩子爱和规则。还有我们自己良好的生活态度,以身作则比什么都管用。所以说孩子们是没有问题的,他们都很好,家长们,你们慢慢来。

  给孩子“有机教育”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杨雄

  对孩子,我提倡“有机教育”。现在家长都喜欢给孩子吃有机食品。这类食品在种植处理过程中污染少,是自然生长的,而非反季节的。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急于催熟,拔苗助长的。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他快乐和自由的童年。

  因为儿童发展的过程是缓慢的,如果我们过早地去催熟他,实际上是损害大脑。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在3岁到4岁的发展过程中,会自我修剪大脑内的冗余信息,即使外界过早强迫他学这样那样的学科知识点,大脑也会自动修剪摒弃它认为当前无用的部分。同时,强迫学习过程还很可能导致孩子入学以后厌学,丧失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的整合、迁移的能力比培养记忆力要重要得多,这个观点家长一定要好好去琢磨。在大数据时代,任何知识网上都找得到,你要学会到哪儿去找知识,选择知识,整合知识。

  最后一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孩子在零准备的过程中,把方向搞错了,伤害会特别大。我呼吁全社会尤其我们的广大家长,不要抢跑道。就好比一起在足球场看足球,如果大家都安静坐着看足球是很清楚的,如果有一个家长说为了看得更清楚站起来,那其他的家长视野受了影响也势必跟着站起来。那样看的效果与坐着看是一样的,孩子和家长却都辛苦了很多。

  零起点才能回归教育本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贾炜

  不久前,曾在电梯里碰到一对母子,妈妈的话让我挺触动。她跟孩子说着当天的行程安排:“你刚跳完舞,接着要去钢琴,然后去学画画。”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中班以后,家长就开始焦虑,孩子应该学什么?我认为,在零起点的面前,家长要做好的是对学习基本素养的培训,学校和政府更需要形成合力,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

  一项在两区进行的调研发现,提前学习的儿童,记忆发展低于零起点的儿童,学习兴趣也低于零起点的儿童,随着年级的升高,提前学习的影响就不断降低,到了三四年级,彼此相关性越来越弱。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要回归教育本原,就是要遵循幼儿学习发展规律,即学习的基本素养。根据研究和实践,可以归纳成三个方面:学习的智能、身心健康和学习品质。

  学习的智能,就是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如果注意力弱,记忆力就会受到影响,更谈不上逻辑思维。经过对2000多个孩子长达两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与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水平有直接关联的,是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和精细动作等四个素养,而知识性的计算、识数、记单词等都排在后面。学习基础素养对学习的影响,随年级升高而增大,而抢学的知识内容影响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的观念上更要注重研究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从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必须通过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譬如拼音,集中教可能不适合孩子,只有随文认读才更有效。

  今年,本市会抓紧编制小学低阶段教学评价指南。小学阶段孩子差异很大,可塑性大,用一个指标就给孩子贴标签是不恰当的。如何推进等第制评价,还需要通过多维目标来判断。评价应该是整段式、优化式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推动老师深入研究学科知识、学科教学,使孩子在刚入小学的时候没有太大压力,感受到更多学习的快乐。

  家长互动

  “我们不抢,会吃亏吗?”

  “我可以不抢跑,但别人抢跑了,我们岂不是落后了?”面对零起点入学的理念,很多家长关心则乱,疑虑丛生。对此,演讲的四位嘉宾一一答疑,畅谈自己的想法。

  疑问一:孩子本身胆子小,又是零起点,会不会影响他的自信心?

  杨雄表示,反对早教不等于不要早教,关键就是怎么做准备。尤其是男孩,更要培养他勇敢、责任心、守秩序。否则到学校后会害怕,会影响他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丁利民认为,家长开口闭口认为孩子很胆小,这种焦虑会把孩子变得更胆小。丁利民建议家长们要告诉孩子:“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疑问二:其他孩子的“抢跑”逼迫自己无奈提前跑,政策上究竟如何引导?

  贾炜认为,教育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之上。

  他举例,比如孩子数学学了两年,未必真的对数学感兴趣,对空间有想象。别的孩子或许并没有学过数学,但他对空间有自己的想象能力,对数字敏感,对数学有兴趣,这比专门学两年更有价值。根据研究,一个小学前没学过外语的孩子,与学过的孩子,差距只是50个生词,20句对话。这些在进入小学之后,花15到18个课时就可以解决。

  贾炜表示,老师必须要有定力,要切实尊重每一个有差别的孩子,无论孩子有没有学过,都要让他在学习中找到位置,鼓励他勇于探索,努力学习。

  疑问三:儿童在生长发育期,有一定的敏感期,是否应该专门去学些培训课程?

  龚敏反问,兴趣班到底是谁的兴趣?她说,0到2岁的孩子是感知运动发展,是在运动当中用手去触摸一些东西来认识世界的;2到7岁是一个年龄阶段;7岁之后又是一个阶段。“任何兴趣班的归属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积极主动去探索。”

  杨雄表示,家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孩子的潜质和兴趣,按照规律去培养。如果孩子非常喜欢去参加兴趣班没有问题,如果不喜欢就不要勉强。

  疑问四:之前一直是零起点,上学后却感觉到遇到了种种困难。譬如一个女孩小学之前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零起点入校,她现在是班长,能歌善舞,但是成绩不是很好,老师给了很大压力。学校和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丁利民说:“幸亏她没有抢跑,如果她抢跑,可能那些优势都没有了。”人的智能包括记忆、理解、认知,有语言、数字、运动、逻辑、空间等多方面,就像五个手指头的长短分布。这个女孩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强,但她恰恰在那些学业所需要的能力上欠缺一些。“这个例子完全不能证明没有抢跑而输了,恰恰证明了因为没有抢跑,所以保持了强项,未来也不会是一个失败的孩子。”丁利民说,这个女孩很自信,未来她在任何行业,只要有兴趣,肯努力投入,一定会成功的。

  贾炜表示,坚持零起点的首先任务是老师和校长,校长在考评老师的时候不能以分数为标准。对此,政府部门会坚守。

搜索教员